新闻动态

美国怀俄明大学助理教授朱孟强访问南京土壤所

2016-08-18 分享到:
  813日,应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土壤研究所小组的邀请,美国怀俄明大学生态系统科学与管理系助理教授朱孟强博士来南京土壤研究所进行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Phosphorus Speciation Evolution during Pedogenesis and its Fixation Mechanisms on Mineral Surfaces”的学术报告。南京土壤所青促会优秀会员王玉军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南京大学李伟教授、浙江大学李廷强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艳琳博士、土壤所青促会成员、相关科研人员及学生40余人参与了交流。

  报告中,朱孟强详细介绍了他的团队在土壤中磷形态分析及磷在土壤中固定分子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磷是植物生成必需元素之一,磷进入土壤后会被土壤所固定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因此有关土壤中磷形态分析一直受到土壤学家的重视。传统土壤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连续化学浸提方法来区分土壤中磷的化学形态,其分析模型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化学浸提方法是人为操作定义,不能从本质上反映土壤中磷的化学形态,朱孟强课题组基于磷的XANES光谱结合连续化学提取等方法,从本质上分析了传统化学提取方法的科学性,XANES研究发现传统的化学浸提在一定程度低估了土壤中铁铝结合态磷,而高估了土壤中钙结合态磷。进一步他的团队还基于同步辐射等技术分析了磷在水铁矿表面的结合形态,区分了磷在水铁矿表面的吸附和沉淀过程,这些结果为研究土壤中磷的固定和生物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报告结束后,朱孟强与在场师生对土壤中磷的形态分析和作用机制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就未来开展更深入的科研合作进行了探讨。

  朱孟强博士:2002年本科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硕士毕业于北京生态中心,之后赴美国特拉华大学留学,师从著名的土壤化学家Donald Sparks教授,并于2010年获得环境土壤化学专业博士。2010-2013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入美国科学院院士Jillian Banfield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目前在美国怀俄明大学生态系统科学与管理系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涉及矿物-水界面过程,微生物-矿物-金属相互作用,环境纳米颗粒物的生成和结构测定,矿山污染土地的修复与利用,以及土壤磷和硫的元素循环。他的研究大量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和量子化学计算,力图从分子水平阐述污染物的环境土壤化学过程,目前已在ESTGCA等杂志上发表30篇论文。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