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欧环境治理项目“环境修复过程中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发展积极意义”研讨会暨中科院STS项目“贵溪重金属镉铜污染土壤修复示范项目”实施进展与技术方案论证会在江西鹰潭召开

2014-10-27 分享到:

  10月22日和23日,中国—欧盟环境治理项目“环境修复过程中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发展积极意义”研讨会及贵溪示范点启动会,暨中国科学院STS项目“贵溪重金属镉铜污染土壤修复示范项目”实施进展与技术方案论证会在江西省鹰潭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所长沈仁芳、鹰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辜清、欧盟项目高级政策顾问理查德·哈德曼等出席了会议。来自英国布莱克-史密斯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江西省鹰潭市和贵溪市相关部门以及多家企业代表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和鹰潭市副市长辜清分别发表致辞。沈仁芳在致辞中指出,南京土壤所在贵溪实施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修复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项目的顺利实施,首先得感谢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项目科研人员和当地公众密切互动交流,取得修复区域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发挥群众积极参与作用,也是该示范工程能够实施并有成效的重要手段。污染土壤修复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处理好各方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公众参与是推进土壤修复的重要手段,希望与会专家通过中欧环境治理的平台,交流土壤修复技术,总结提炼贵溪土壤修复国家示范项目的成果和经验,研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环保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技术方法,为国家有效地进行环境修复工作献计献策。辜清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鹰潭市情和贵冶周边污染修复与环境治理工作情况。他指出,目前贵溪市土壤环境修复项目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十分感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在贵冶周边污染土地生态治理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向长期坚守在土壤修复治理一线的土壤所项目科技团队表示敬意。 

  研讨会上,林先贵研究员、周东美研究员、滕应研究员和司友斌教授等专家,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材料研发与安全应用、土壤植物修复效益与安全性评价等项目技术目标及建立我国南方土壤Cd和Cu复合污染修复示范基地、污染治理技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项目科技服务目标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与会专家认为,污染土壤修复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中欧环境治理项目“环境修复过程中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发展积极意义”及中科院实施的STS项目的实施均是对土壤修复中公众参与、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方法、技术的探索有积极促进意义。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和专家一同到南京土壤所实施的“江西贵溪镉铜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基地”现场进行了考察观摩。并和当地农户、基层干部、环保官员等就实施技术和农民参与等进行了现场的研讨。     

  会上,孙学兵博士和王兴祥研究员分别代表布莱克-史密斯环境研究所和南京土壤研究所签署了中欧环境治理项目合作协议。

签署中欧环境治理项目合作协议

现场考察STS项目贵溪重金属修复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