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原副院长李振声、秘书长李志刚、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代生、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刘满仓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封丘试区。陪同前往视察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生物局、资环局、计划局、南京分院、南京土壤所以及河南省相关部门和新乡市委、市政府的领导。
路院长一行下车后就直奔封丘站试验区,封丘站站长张佳宝研究员首先向路院长等领导介绍了封丘站的发展历程、历史贡献以及近期研究试验工作布局情况。随后,路院长一行来到具有20年研究时间的长期肥料试验区进行考察,并听取了张佳宝站长关于该试验重要进展和成果、对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的重要指导以及根据这些结果发展的相关施肥技术的汇报。路院长听完汇报后指出,农业和生态试验一定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才能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他殷切希望农业科技工作者要继续以野外站为平台,坚持不懈地做长期研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路院长在视察到生产潜力试验区时,得知封丘玉米生产潜力远高于东北高肥力的黑土区和南方高热量地区时,高兴地说,我们选择河南作为科技增粮示范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刘满仓副省长也高兴地说,这下我更有信心把河南的粮食产量搞上去,创造出中国最高产地区。在视察到品种对比优选试验区和雨养生产潜力试验区时,路院长指示院相关部门要对有突出贡献以及有明确发展目标和潜力的实验站进行重点支持。视察期间,路院长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农田墒情智能监测预报系统以及农田氨挥发激光监测系统,以及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中心和河南科研单位提供的现代农业技术展板,指出一定要集成高新技术和绿色农业技术成果,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随后,路院长一行又驱车来到中国科学院“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重大项目曹岗中低产田治理新技术万亩示范区进行视察,目睹了通过新技术集成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和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听取了南京土壤所科研人员关于各项技术的实施效果和快速实现粮食高产和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汇报。路院长指出,示范区的成效表明增粮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在县域乃至河南全省推广,并且这是几代人“科学、吃苦、奉献、合作”精神取得的成果,一定对封丘精神给予大力宣传和弘扬。
28日下午,路院长一行来到郑州,与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一同参加了中国科学院与河南省“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合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院省领导在首先听取了中国科学院封丘站站长张佳宝研究员关于“大面积均衡增粮技术的验证效果与县域示范的引领潜力”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张知彬局长“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报告后,就加强院省合作,推进河南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等进行了座谈。李家洋副院长与刘满仓副省长分别代表中科院和河南省签署了“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院省合作框架协议。在座谈会上,路甬祥院长和郭庚茂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路院长在充分肯定封丘粮食增产示范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封丘粮食增产示范区已初步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科技综合示范效果,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试区,集成技术,巩固成果,提高效益;同时,在封丘县域尺度实施以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增产为目标的“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提供示范样板,也为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行动计划提供科技支撑和成功经验。此次来到河南,在短短的时间里深深感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对合作项目的有力支持,对农业科技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中国科学院科研工作的深切企盼,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与河南省加强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路院长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特别是明确提出了我国农业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道路,这对科技兴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科技成果只有通过农业生产的社会实践增加农业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才能转化为支撑农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中科院在重视开展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相关科技成果特别是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的优势,与农业大省的政策、资源和组织优势相结合,为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落实温总理提出的“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提升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路院长进一步指出,中科院与河南省在农业领域的科技合作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基础,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发扬“科学、吃苦、奉献、合作”的精神,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当前要进一步优势互补,开放合作。他强调,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除了要发挥国家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的优势外,还要积极调动当地科研机构、大学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甚至引入和集成全国乃至国际上的有关力量。他说:“我们欢迎大学与地方科研机构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的农业科技力量,与中科院一起合作,共同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郭庚茂省长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路甬祥一行莅临河南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粮食第一生产大省的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转变,从贫穷落后的大省向经济大省的转变。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建设,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开发等各项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日趋完备,为河南与中科院的科技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他强调,河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农业科技工作,在进行粮食核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进一步开展院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强调,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与河南省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以河南封丘农业生态站为平台,经过40多年的合作,研究总结出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封丘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国家实施1000亿斤增产计划的背景下,开展院省合作有着更加深刻、更加重要的意义。 他还表示,河南省将按照框架协议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工作,把合作项目当作促进河南农业上水平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特别要把项目实施与粮食核心区规划建设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力争使院省合作取得更大成效。
在座谈中,路甬祥和郭庚茂都表示,中科院与河南省将在进一步拓展农业领域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河南省的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扩大合作领域,加强中科院相关科研成果在河南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河南期间,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还会见了路甬祥院长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