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公示材料

2014-12-15 分享到:

        公示时间:20141217日至26

        公示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盖章)

        联系电话:025-86881501

       项目名称: 土壤中重金属的界面过程、环境效应及其修复原理

  主要完成人:周东美,陈怀满,王玉军,李成保,汪鹏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

  项目起止时间: 199411—20111231

  项目简介: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而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界面过程、环境效应及其修复原理对于认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评价其环境风险并发展相关修复技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自1994年起到2011年底历经17年完成,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项目的资助,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揭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界面分配、竞争及其交互作用机制。发展了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和土-液界面分配系数预测方法;首次发现了土壤悬液中的Wien效应,并研制了一套强电场直流电导测量装置,获得了多种重金属离子与不同类型土壤胶体间的能量关系;首次提出了Pb-Cd共存土壤体系中PbCd的竞争吸附作用,所得结果比其他国家学者发表的类似结果早8年;系统揭示了土壤中重金属间以及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间的交互作用分子机制;探讨了重金属污染与土壤退化间的关系,并明确了土壤中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

  探讨了不同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毒性的响应机制及其量化表征。建立了细胞膜表面Zeta电势的测量方法,创建了基于细胞膜表面电势预测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和吸收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生物配体模型只能用于阳离子而不能用于阴离子重金属毒性预测的缺陷;发展了基于蚯蚓作为指示生物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评估方法,并首次采用通道抑制剂方法探明了蚯蚓吸收CdZn的途径;建立了表征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CPI),成果被引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166 -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使用。

  发展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原理与技术。较早发现土壤中活性硅显著影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将香根草成功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或尾矿废弃地的复垦,获得了2003年度国际香根草协会奖;揭示了多种新型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分子机制;率先在我国系统开展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研究,并将电动修复技术与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和纳米技术等相结合发展联合修复技术;开创了电动修复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的评价工作,推动了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理论和技术发展。

  2011年底,共发表SCI论文81篇,被SCI论文他引1130次;CSCD论文87篇,总被CSCD论文他引975次;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被SCI论文他引458次,20篇主要论文专著被SCI论文他引655次;出版了《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行为与环境质量》和《环境土壤学》共3部专著;《环境土壤学》一书已成为国内一些科研院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培养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各1名,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3名,全国优博论文获得者1名和中国科学院优博论文获得者4名。《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原理研究》获中国土壤学会科技奖一等奖(2007)等。该项目研究成果为解决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保障农产品安全与生态环境健康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技术职称

完成单位

工作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排名

周东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项目的总体设计及负责人。对所列发现点中:揭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界面分配、竞争及其交互作用机制;探讨了不同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毒性的响应机制及其量化表征;发展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等方面作出贡献。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

1

陈怀满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之一和主要成员,揭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界面分配、竞争及其交互作用机制;发展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等方面作出贡献。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

2

王玉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项目的主要成员之一,揭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界面分配、竞争及其交互作用机制方面作出贡献。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

3

李成保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项目的主要成员之一,揭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界面分配、竞争及其交互作用机制方面作出贡献。

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

4

汪鹏

Research Fellow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项目成员之一,协助第一完成人对项目顺利实施做出贡献,探讨了不同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毒性的响应机制及其量化表征。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

5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论文专著名称/

刊名/作者

影响因子

年卷页码

发表时间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国内作者

SCI他引次数

他引总次数

知识产权是否归国内所有

1

Ambio/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s in China: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Chen, H. M., Zheng, C. R., Tu, C., and Zhu, Y. G.

2.973

1999, 28: 130-134

1999/3

陈怀满

陈怀满

陈怀满

郑春荣

涂从

朱永官

99

136

2

Chemosphere/Chemical methods and phyto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Chen, H. M., Zheng, C. R., Tu, C., and Shen, Z. G.

3.499

2000, 41: 229-234

2000/7

陈怀满

陈怀满

陈怀满

郑春荣

涂从

沈振国

129

160

3

Chemosphere/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of a Cu contaminated red soil by conditioning catholyte pH with different enhancing chemical reagents/Zhou, D. M., Deng, C. F., and Cang, L.

3.499

2004, 56: 265-273

2004/7

周东美

周东美

周东美

邓昌芬

仓龙

57

70

4

Chemosphere/Adsorption and cosorption of cadmium and glyphosate on two soil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Zhou, D. M., Wang, Y. J., Cang, L., Hao, X. Z., and Luo, X. S.

 

 

 

3.499

2004, 57: 1237-1244

2004/12

周东美

周东美

周东美

王玉军仓龙

郝秀珍

罗小三

32

39

5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dsorption and cosorption of tetracycline and copper(II) on montmorillonite as affected by solution pH/Wang, Y. J., Jia, D. A., Sun, R. J., Zhu, H. W., and Zhou, D. M.

5.481

20008, 42: 3254-3259

2008/5/1

周东美

王玉军

王玉军

荚德安

孙瑞娟

朱浩文

周东美

65

83

6

Plant Physiology/Cell Membrane surface potential(Ψ0)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phytotoxicity of copper and arsenate/Wang, P., Zhou, D. M., Kinraide, T. B., Luo, X. S., Li, L. Z., Li, D. D., Zhang, H. L.

7.394

2008, 148: 2134-2143

2008/12

周东美

汪鹏

汪鹏

周东美罗小三

李连帧

李丹丹

7

9

7

Plant Physiology/Plasma membrane surface potential: dual effects upon ion uptake and toxicity/Wang, P., Kinraide, T. B., Zhou, D. M., Kopittke, P. M., Peijnenburg, W.

7.394

2011, 155: 808-820

2011/2

周东美

汪鹏

汪鹏

周东美

7

8

8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北京,科学出版社/陈怀满

 

1996

1996

陈怀满

陈怀满

陈能场

陈英旭

韩凤祥

李勋光

林玉锁

杨国治

郑春荣

朱永官

朱月珍

62

380

 

458

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