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举行专家系列学术报告会

2020-10-15 分享到:

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系列学术报告会在南京土壤所举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刘晓文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教授、浙江大学马奇英教授应邀作了报告。报告由实验室主任骆永明研究员和副主任王玉军研究员主持,研究所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吴丰昌院士作了题为“我国环境基准发展战略初步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外环境基准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建设设想、存在问题及主要进展,并对环境基准业务化提出了建议。

刘晓文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主要科技需求分析与探索”的报告,报告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技需求和亟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并以珠三角重点项目为例,介绍了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的探索与实践,最后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赵方杰教授作了题为“Managing the Risk of Metal Contamina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s for Food Safety”的报告,指出稻米是镉(Cd)和砷(As)的主要饮食来源之一,减少稻米中Cd和As的积累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灌浆期延缓稻田排水,施用Zn/Mn硫酸盐,施用硅肥,过量表达OsNRAMP5等管控措施对减少稻米中Cd/As的积累都有很好的作用。

马奇英教授作了题为“砷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吸收机制及修复应用”的报告,用3个E(即Exploration、Explanation和Exploitation)介绍了超积累植物蜈蚣草的发现、修复机理和应用推广,并以美国佛罗里达州和中国湖南、广西、云南和湖北的修复案例进行了具体阐述。

此次系列学术报告从宏观国家政策到微观修复机理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了全局性和前沿性的视角。

 

报告会现场

专家作报告